首页 > Word模板 > 其他教育资料 > 

功和机械能复习.doc

功和机械能复习.doc

功和机械能复习.doc

功和机械能复习.doc

功和机械能复习.doc

复习课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二)教材地位: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功和机械能内容以“理解”的层次为主,所以本单元内容的命题几乎涵盖了所有中考题型。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简单问题,题目条件指向很明确的题都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容易忽略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容易与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实验,摩擦力影响因素试验混淆,在结论书写,实验步骤、评估分析上出错。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谈话法”、“多媒体教学” 、“实验探究法”、“知识竞赛法”、“当堂训练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知 识 导航 说 明:以图片和视频为情景,以习题为载体,采取竞答,展示交流,老师引导的方法,呈现知识要点。同时老师构建知识树。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A 将水桶提起 B 没推动讲桌 C 手提滑板车在水平地面行走 D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图中男孩玩的水枪枪杆长60cm,活塞对水的平均推力是 20N,水离开水枪口后射出1m后落下,则手对水做的功是( ) A、120J B、20J C、12J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爸爸和女儿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此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女儿的体重小,克服重力做的功少 B、父亲的体重大,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女儿比父亲先到达,女儿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一定大 D、父亲比女儿先到达,父亲克服重力做功的的功率一定大 4、看下图一道路标志牌,(1)请从功和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2)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影响物体的动能,研究哪个因素对物体的动能影响大,请你设计实验。 瑞士大笛克桑斯大坝 我国三峡大坝 5、瑞士的大笛克桑斯大坝高285m,我国三峡大坝水电站的拦河大坝高185m,有人说前者水的重力势能比后者大,能否得出结论,为什么? 6、看演示实验,思考玩具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①知识结构形成体系; ②会判断力是否做功;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巩固功率的物理意义; ④间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⑤考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认知程度; 分 组 探 究 说 明:感知物理就在身边,倡导爱生活,爱物理。 1、实验演示,思考:怎样抛篮球, 才能使篮球弹跳到高于出手抛球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跳绳是随州市外国语学校冬运会师生都有的项目,物理老师想请你估测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1)用体重计测量自己的质量m; (2)估测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 (3)用 ____________   (填测量器材)记录跳n次所用的____________ (填物理量与其对应字母)。 (4)数据处理:   ①自己所受的重力G= ________________  ; ②每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_________,则跳n次所做的总功W总= nW =  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平均功率P=__________________ 。 (5)老师要想提高跳绳比赛的成绩,请你从物理学角度为她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②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提升实验分析评估能力。 自 选 超 市 说 明: 要求每个同学从三大类中至少选一件商品。 同时每类题由易到难,体现分层教学。 一、力学中的功: 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山上的石头,稳稳地静止在那里,它没有重力势能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不一定就大 C.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小 D.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 二、功和功率的计算: 3、晓宇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铅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整个过程中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0J B. 200J C. 150J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4、如图是外国语学校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求: (1)若校车和学生总质量为9000kg,车轮与地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求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请用物理知识分析禁止超载的理由; (3)若校车以12m/s的速度在一段平直路面是匀速行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4500N,求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三、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 5、看视频,运动员从蹦床上方某点下落,经蹦床反弹后上升,思考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完成填空:运动员在最高点时______________最大,当与蹦床将要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动能,运动员与蹦床面接触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蹦床的__________________能。运动员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    (     ) A . V1>V2>V3     B . V1<V2<V3 C . V1=V2=V3     D . 无法确定 ①能区分功与功率,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 ②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③能活用公式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力; ④提高机械守恒条件运用能力; ⑤激活学生思维。
开通VIP
+ 收藏PPT吧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更新时间:2022-10-21 14:45:09

类       别:其他教育资料

文件类型:docx

软件:Word

大小:9181KB

页数:4

提供者:用户投稿

1、扫码登陆后,点击开通VIP后即可下载文档。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上传用户所有,PPT吧仅提供文档存储空间。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处理。


上一篇: 办公自动化复习题及答案.doc
下一篇: 别有洞天的微篇小说研究—龙钢华著小说新论—以微篇小说为重点序.doc
×
快速登录 急速下载

登录即代表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

注意:QQ和微信账号不互通,推荐使用微信登录。

手机注册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微信
QQ

联系
客服
点击咨询
在线时间:8:00-22:00

开通
VIP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