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结束,还剩1页未读,开通VIP下载查阅。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描述与分析
(S)优势 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W)劣势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没有特色,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塑造学校的教学特色
(O)机会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家长会不认可;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
(T)风险 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粗糙,校本研修没有主题
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愿景
学校发展定位
多媒体教学环境R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开展课堂大数据分析与诊断
是☐ 否R
形成学校信息化教学特色,培养一支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信息素养发展形成新模式;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未来三年学校信息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差距分析)
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一是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的评定真实有效?如何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重新筛选、组织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差异?
二是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从“认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问卷星”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方式组织学生填写问卷,通过快速分析在线收集的问卷结果,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单元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清晰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
2.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一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
二是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研修。
3.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一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是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Microsoft PowerPoint、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二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未来三年学校信息技术发展具体的阶段目标
完善已有的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
实施“结对子”的方式精准帮扶;加强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备课质量
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
提高师机比例;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
改善信息化演示课件的质量,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加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行动计划
按照年度目标,把实施目标的活动措施填写到表格里,并确定活动措施时间安排、需要的资源、负责人、验证方式,填写在表格里。
阶段
目标
活动
内容
起止
时间
保障
资源
负责人
进展
情况
验证
方式
原因
分析
第1年
了解信息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网上的学习内容,并全部通过信息提升工程2.0考核
活动1
2019.9-2020.12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由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邹运
1. 听评课记录
2.教学反思
活动2
2019.3-2020.7
邹运
各项
考核
第2
年
完善已有的校园平台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修改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使其更适合信息技术2.0时代。力争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
活动1
2020.8-2021.1
郎漫红
1. 听评课记录
2.教学反思
活动2
2021.3-2021.7
郎漫红
各项
考核
第3
年
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师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力争实现由集体教转变为集体学,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活动1
2021.8-2022.1
张艳艳
1. 听评课记录
2.教学反思
活动2
2022.3-2022.7
张艳艳
各项
考核
学校信息化发展工作学年度历表
学年度
工作内容
主管领导
责任人
2019-2020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构建幸福课堂教学“金杯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2019年“互+”美丽乡村公益课活动
闫丽娟
张艳艳
2019-2020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交流教师,师徒研课活动
闫丽娟
张艳艳
2020-2021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晨光杯”教学,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2020年“互+”美丽乡村公益课活动
闫丽娟
张艳艳
2020-2021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学年研讨课,师徒研课活动
闫丽娟
张艳艳
2022-2023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金杯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2021年“互+”美丽乡村公益课活动
闫丽娟
张艳艳
2022-2023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领导引路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精品课录制
闫丽娟
张艳艳